40周年·校友荟(十三)| 田炳珍:深耕兰台二十载,良语寄未来
校友简介

田炳珍,1991至1998年就读于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1998年6月进入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工作,现任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副馆长、机关党委书记,分管接收整理部、档案鉴定部。
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田炳珍校友1991年就读中山大学,并在资讯管理学院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师从陈永生教授。田炳珍认为陈永生教授于他而言是成长道路上的良师,亦是朋友。在他的心中,陈永生教授为人谦和,在学术上有着很深的造诣,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项目,其专业化的技能和勤恳的态度都非常值得学习。除此之外,陈永生教授对学生的关心无微不至,毕业后直到现在,他和陈永生教授都一直保持着联系。在陈永生教授的身上,他不仅习得了学问,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受用一生的为人处事方式:做事要认真,做人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深耕兰台,知行合一
研究生毕业后,在继续攻读博士、留校做教学和去其他单位工作三个方向中,田炳珍选择了离开象牙塔,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一个偶然的机会让田炳珍进入了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工作,从此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期间参与负责了包括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建设在内的许多大大小小的项目。
田炳珍认为,档案行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许多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经过亲身实践工作以后能够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针对现在所分管的档案鉴定工作,他表示,档案鉴定的难点之一是当前管理和利用在目标上存在矛盾点。由于档案自身特殊的政治性和保密性,鉴定并开放利用是风险性较高的一项工作,仔细地斟酌开放范围对于档案的安全管理来说是更加有利的,但也因此会给公众的利用带来一定的阻碍。诚然,广州市国家档案馆也在逐步推进档案开放鉴定的工作,当前也已经有不少历史档案开放可供到馆查阅,但将其电子化并发布在网络上则还有一些因素待考量。
此外,田炳珍表示,近年来档案馆的服务受众逐渐转向公众,也即向公共档案馆的方向转变,但是档案的保密性和政治性又决定了档案馆有别于其他公共文化机构,因此档案馆的区域建设是分为开放、半开放以及封闭三个区域的。档案馆保管着众多单位在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尽管它不是活跃在决策一线的机构,但其他部门在进行决策时却都依赖档案馆提供参考资料。田炳珍谈到,档案馆的使命是保存历史并为现实服务。因此,为了更好地为相关单位开展工作提供参考、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好地支持学者开展研究,档案馆会将信息进行整理和汇编,并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使各项服务更加便利。
诉说心得,寄语未来
作为过来人,田炳珍谈到,同学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想去选择毕业后的方向:对理论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深造,想要从政的同学则可以去考取公务员……但无论未来从事什么,他都希望同学们能够明白,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初入职场的新人大多数都会从较为具体和琐碎的工作做起,也许和理想的差距很大,但在追求理想的途中无妨遇到挫折与失败,只需要同学们具备踏实苦干的精神,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脚踏实地地坚持下去。最后,适逢学院成立四十周年,田炳珍也祝愿学院的发展越来越好,年年桃李、岁岁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