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周年·校友荟(十八)| 廖云:在金融业,唯本分而致远

校友简介:
廖云,2003年入校就读中山大学档案学专业,2007年本科毕业。毕业后从事金融行业,目前就职于招商证券总部。
清晰的记忆,深刻的影响
廖云师兄认为大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在十八岁这个年龄的岔路口,走向什么地方是很关键的。“对于我们全中国14亿人口来讲,在北上广深的人其实是很少的,大多数人是分布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地方”,但不管是来自哪里,我们都有机会步入大学校园,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认知并接受事物,丰富和提高自己,所以好的大学环境尤为重要。
回首四年大学生涯,这段时光给廖云师兄的人生历程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廖云师兄于2003年入校就读档案学专业,2007年毕业离校,哪怕时隔十几年,师兄对自己的同班同学和榕园的宿舍生活仍记忆犹新,“这个是一辈子的感情,印象是比较深刻的”。忆及与专业学习有关的过往,师兄提到了大学时期有许多有趣的老师,比如现在仍在任教的陈永生教授、聂勇浩副教授等。在廖云师兄眼中,大学的课程不算困难,课业压力并不大,而老师们都见多识广,对于各方面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在传授专业知识之余也提供了很多额外的认知,这些额外的知识让人久久不忘并深受启发。廖云师兄认为“图档历来不分家”,他与同期图书馆学专业的一些同学交情至深,毕业之后依然保持着很“铁”的关系。在不久前的院系师兄弟聚会上,大家不自觉地唱起校歌,这让师兄十分感动。
学校和学院对师兄的影响深刻、长远、全面。“人生的青春年华就那么几年,最宝贵的时间在什么样的校园里面度过,基本就能给人打一个什么样的烙印”。在学院度过的时光,对往后的工作生活,乃至家庭都有影响。尽管平时没有刻意琢磨中山先生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但是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大人的言行举止,融入其思考和行为模式之中。师兄回忆起大学时候的班级团支书,在毕业后开始筹建针对贫困学生的科学基金,廖云师兄和其他朋友也向团支书学习,逐渐关注学院的公益事情。廖云师兄认为,“中山大学是一个有大爱的地方,有益的校园文化、老师同学以及校友思想的渗透,都是人生非常宝贵的财富,它将伴随我们走完整个生命”。
准备与机遇
廖云师兄在招商证券机构工作,他认为从档案领域到金融领域跨度较大,如果毫无准备,很难进入金融行业。所以如果有志于此,师兄认为至少需要做好知识的储备,比如辅修金融专业的学位,在这个过程中需多涉略相关书籍。同时在大学期间,应该利用大学生的时间优势,尝试考取一些重要的证书如CFA,这样在往后的工作中可以显现出优势。
当然,进入金融行业可能还需要一些契机。师兄回忆起临近毕业时,证券企业到学校进行招聘,他前去面试后与领导交流比较投契,此后便留在了金融行业。
唯本分而已
师兄将工作分为两方面,一是做人,二是做事。首先大部分工作都需要与人打交道,和人的沟通、相处是否顺畅和谐,关系到工作推进是否顺利。在做事方面,毕业后的初期,师兄做过许多工作岗位,涉及面较广。工作之余,通过MBA学习、研究生进修等来完善自我;并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学习积累专业知识,尽量补齐自己的短板。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而且并非一帆风顺,要不断面临问题、解决问题。
从学习到工作,变的是领域,不变的是本分二字。在工作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需要做到的是耕耘和付出、细致和严谨。进一步说,金融工作经常需要接触客户,因此必须理解客户的需求,想他人之所想,从利他的角度设身处地站在客户的立场考虑问题,挖掘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要。
对于师弟师妹,廖云师兄认为同样要做好自己本分。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后投入学习当中去,不要虚度光阴。
在最后,师兄希望学院越办越好,为社会,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输送更好的专业人才和综合性人才。无论何时何地,大家都是学院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