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周年·校友荟(二十一)| 罗亭,看懂信息专业的优势与价值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校友简介:

       罗亭,中山大学1997级信息学本科生,Rutgers University图书信息科学硕士,现任天舟永载文化总经理。

大学生活

       请问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信息学这个专业? 

       其实我当时对信息学专业的了解并不多,也没有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但那时候,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让全世界都非常兴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写了一本书叫《未来之路》,描述了未来信息社会的样子。我刚好看到这本书,这让我感觉到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所以最后报了这个专业。

       师兄,您能给我们分享一下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活是怎么样的吗?

       那时候的广州没有地铁,城市建设不像现在这样美丽、发达。当时中大的南校园只有南门,北门很破旧,珠江码头也很脏、很乱。那时宿舍是八人间,刚有互联网,只能用电话拨号上网,访问的都是网易、雅虎等网站,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大家都非常高兴。晚上就在学校附近吃宵夜、看电影,因为喜欢吉他,所以我还参加了吉他社团。大体来说,那时候的生活相对简单,却也充实。

       现在的同学可能对大三或者大四的印象会比较深刻,觉得那两年承载了他们应对升学或就业的奋斗过程。请问您在学生时代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时期? 

       高中“圈养”和大学“散养”两种教育模式与环境的巨大转变会让很多学生受到冲击,无法很好地安排、计划好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我在大一、大二时没有太明确的想法,基本都是漫无目的的度过。但大三、大四时我开始思考毕业后要做什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重新思考整个专业的意义、价值和定位。我开始去图书馆查阅资料、阅读图书,去关注行业的前沿信息,开始琢磨自己未来的走向,最后确定了要出国留学。因此,从大三开始,我就在为出国做准备,考GRE、托福,准备申请学校、找老师写推荐信……大一、大二体验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与自由,大三、大四回归自己,去认真思索、努力学习,我觉得这些时间都是难忘且有价值的。

留学生活

       我们了解到您是Rutgers University图书信息科学硕士,那90年代去美国留学是比较常见的选择吗?为什么您会想到要去美国留学呢?

       对我来说,我是一个比较喜欢思考和学习的人,我觉得这个专业有很多知识技能值得去学习和探索。因为这个专业来源于国外,所以我当时有一种想法就是:去美国学习这个学科可以更多、更好、更深地找到这个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对自己有更大的提升,未来在社会上也能有更好的竞争力。

       您在美国学习图书信息科学时有产生和本科学习该专业时不同的感受吗?两者的侧重点会有不同吗?

       第一,我发现图书馆在国外是一个很普遍的事物,不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大学图书馆,其社会地位都很高,政府非常重视图书馆的建设,社区也会鼓励居民经常去图书馆,参加讲座、沙龙、聚会等活动。大学图书馆是大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场所,学生必须去图书馆查阅文献,检索资料,自己做研究。第二,国外的图书馆对学历的要求都很高,一般是硕士及以上,博士也挺多。因为图书馆员的职责不是单纯地帮助读者找书,而是要管理文献,提供知识服务,同时要为读者和机构定期地进行情报知识服务。第三,所学知识和整个社会应用紧密联系,其应用性也很强。在美国留学的经历让我更好地了解了这个专业的价值和意义。

       您觉得您对这个专业的学习和对知识服务的领悟对于您的职业选择有什么影响吗?

       有,并且影响越来越大。我刚回国时,恰逢奥运,机缘巧合之下,我做了一段时间奥运会的营销工作,和很多国际团队进行联系。奥运过后,我起初在图书馆与出版单位之间犹豫不决,但因为图书馆在整个图书行业链条里,是一个存储和推荐图书的地方,而出版社是图书行业的第一环节,我想去了解行业的源头,所以我最终去了出版行业。时至今日,我的专业知识对我所在的出版领域,包括现在正在做的一些在线产品,都有很大的影响。走到今天,我也很感谢我的信息学专业背景,这些知识与经验给了我在未来的工作、发展和思考很大的帮助。

工作经历

       您之前是在出版社的编辑部工作,现在则是在教育出版和教育服务行业,请问是什么契机让您有这样的转变呢?

       这个转变与行业和公司发展有关。之前公司做过大众出版,做了很多社科和文学类的书籍,但从公司发展来看,公司的业务线主要放在教育出版方面。在做了教育出版以后,我慢慢开始对教育产生一些理解、思考和情怀,所以开始介入一些教育服务,为K12(幼儿园到高中)学生和家长提供基于图书的教育服务,比如阅读推广。我们国家是出版第一大国,但同时还是一个阅读小国。因此,给幼儿园和中小学做阅读推广,也是因为我的专业带给我的责任感。

       在工作过程中,您是否遇到过挫折或困难?您是如何克服,并不断提升自己从而达到今天的高度的呢?

       困难有很多,每个人都会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我觉得遇到困难:第一,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补充、提升自己。第二,要加大自己的社会化程度。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中国文化是一种关系文化,因此要加强社会化能力,要去沟通、去交流、去争取。第三,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才能抗住生活和工作的重压,才能抵住各种挫折和困难脱颖而出。

        您之前在院庆的“学术前沿一席谈”中提到工作中依然需要学习和自我提升,您觉得这种自我提升是否讲究策略呢?怎么样判断自己的时间投入到了正确的方向上?

       大学学习和职场学习的动机不同。在职场上的学习更多是一种结果式的,一般是碰到问题或想达到某个目标,才会去学习,这种学习偏应用性。而大学的学习更多地是以“打好底子”为目的。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很多都会在工作中用到。因此,我建议:大一大二的基础学科知识要认真学,大三大四时,如果职业规划比较明朗了,可以结合未来的职业规划做一些重点性的学习。在学习中,你的知识架构好比一个金字塔,下层基础知识一定要打牢,把本专业学扎实;金字塔的上层,则可以选择性地结合职业规划做出一些偏向性的学习。

建议

       其实我们专业有很多同学毕业后跨行做计算机或者管理,您觉得我们本专业的优势是什么?怎么样基于这些优势去做自己的职业选择呢?

       在信息社会,我们所学的知识在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是需要的,包括ERP、信息管理和文档管理。我认为我们的专业优势主要有两点:第一,信息人才对商业和行业的敏感性,对信息的嗅觉会让你很有竞争力的。第二,中国是一个文件大国,会议和文件是政府主要的管理手段,而这些文本需要专业的人才和知识去管理。因此,如果未来想去企事业单位或者政府,可以加强对文书、文本、文档的组织管理和利用知识的学习。此外,当前很多互联网公司如当当、淘宝等的基本思想其实是把信息整合到平台上,通过先有这种信息的思维,才通过技术来开发实现。而这种信息整合思维的培养,也是我们专业的优势。

        师兄您对师弟师妹们在学习、求职或者工作方面还有什么建议呢?

       第一,一定要认真学习,有目标性、有选择性地学习,并且要终身学习。第二,要认识到我们专业的核心价值,我们专业在信息社会的就业面很广,但在职场上必须要思考你的专业特色在哪里,单位为什么会需要你,这样才会有竞争力。第三,在工作中要有很好的信息素养。要发挥信息能力,像检索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统计和分析能力,保持真实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