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周年·校友荟(二十二)| 吴灿平:以技术为保障,为海关把好关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校友简介

       吴灿平,1968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87年进入中山大学图书情报学系图书馆学专业学习,1991年本科毕业,毕业后分配至广东商检局科技处情报资料科,并任《广东商检科技》期刊编辑,1999年进入暨南大学攻读MBA学位,2004年加入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改革筹备组,现任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副主任(五级职员)。

       1.您读书时曾经做过学生干部,您认为这段经历是否有比较深刻的回忆或影响?

       本科时,我担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组织了很多的体育竞赛活动。学生时代有很多时间和精力,虽然低年级时课程比较多,但由于精力充沛,并没有感觉到忙碌,反而有一种充实感,使人乐在其中。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很好地锻炼了我的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为后来的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能力基础。学校是提供学习和工作模拟的地方,学生组织和社团是提高个人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它就像是一个小型社会,需要组织、沟通、协调和付出,是无形的职场模拟。同学们在学校里,除了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外,最好在社团或者学生会谋求一定的锻炼机会。就我个人感觉,参与过团委、学生会和社团的同学见识更广、沟通能力更强,相对的,融入社会的时间也更短。

       2.您如何看待图书馆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我认为学生不应该带着就业的目标来学习,而应该把图书馆学专业作为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或深造的平台。中山大学是一个广阔的平台,它丰富的教育科研资源和校友资源都是学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同时中山大学在华南地区的社会认可度将使你产生满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种感受在步入社会时会更加明显。同学们要珍惜学校提供的丰富资源,立足本专业学习,也可以通过辅修和选修其他感兴趣的专业课程,以此拓宽自己的视野和交际范围。

       图书馆事业是个高尚的事业,惠及千家万户,福泽亿万人群。我认为从事图书馆本职工作的同学比我们从事其他行业工作的同学,对社会有更多的贡献,因为图书馆提供的是惠及社会普通大众的文化服务,我们专业核心技能的适用性是非常广泛的。我的同学陈卫东,现任广东图书馆学会秘书长,多年来综合利用广东省图书馆和省文化厅的资源,在全省各地最需要的地方建立流动图书馆体系,提供了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因此我非常诚恳地认为他对社会的贡献要比我要大得多。图书馆事业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一个难以当期即回报的事业,但却是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从事图书馆工作可能会有个人选择的偶然性,也有事业发展的必然性,在从事图书馆职业的过程中会慢慢生发出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

       3.请问大学时期的专业学习在您的工作中可以发挥何种优势呢?

       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的工作具备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它是以专业技术为海关行政执法提供技术保障的单位,是一个由行政执法队伍支撑,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我毕业后进入广东商检局科技处工作,主要负责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期刊的编辑工作,与专业学习可以说是无缝对接。图书馆除了作为文化载体外,也参与到信息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之中,这也是图书馆学专业核心能力之一。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讲,行政管理的起点与终点都是情报的收集、汇总、整理、提炼和报告,两者的工作流程高度重合,所以图书馆学具备了行政管理的基本方法论。大概一年后,我转到管理岗位,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主要负责管理、沟通和协调其它工作人员。在机关工作中,本专业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工作初期的安身立命之本,但是往后更看重的还是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我个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内容与专业学习相匹配是十分幸运的,行政管理工作本身没有太多奥妙,简而言之,就是开会、发文、出差和调研,而调研报告的撰写又需要运用到图书馆学专业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

       4.请问您认为在目前的工作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从暨南大学MBA毕业后,2004年我加入了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改革筹备组,把9个处级实验室整合成现在的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形成了统一的形象、业务、品牌和文化。当时每个单位的形象、风格、文化、组织架构和人员的差异非常大,这个筹建过程挑战很大,但从暨南大学收获的知识和人际资源给了我很多帮助,完成了较好的文化建设,储备发展了人才。目前来讲,我们是全海关系统综合实力最好的技术中心。

       2006年我担任综合部长,当时综合部工作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人事,负责人员招聘、岗位调整、职称评定、办公机要、党务工作、纪检监察工作和后勤保障等,而且部门人员不多,加班加点是常态,在工作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首先是不信任的问题,即别人质疑你的专业能力,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会证明一切。担任综合部长的8年是我体会最深的工作阶段,实际上,综合部门就是把所有的行政事务集中在一处,因此需要平衡方方面面的关系,那时候对个人身体、知识、能力和思想等方面都是全面的挑战。作为文科生,若想在以理工科为主体的单位立足,需要一颗利他之心、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一定的人文素养,而这些基本能力都是在大学时期逐步培养起来的,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是中山大学的培养优势之一。

       5.2020年正值学院四十周年院庆,可以说一下您对学院的祝福和期待,以及对师弟师妹们的寄语吗?

       希望学院把各个专业都办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科,国家的实力跟中大的社会影响力是学院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学院向前努力一把,是可以做得到的。希望学院作为人才供给端,在课程设置上要更加贴近社会的实际需求,学院要充分利用有丰富社会资源,除了严谨的课程设置以外,可以多层次、多维度、多方面的挖掘资源,如邀请一些社会上实业界、政府机关的兼职老师在学院举办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此外,希望学院做好校友的联络团结工作,充分挖掘“校友”这一宝贵的资源,形成“学院培育学生,学生回馈学院,校友团结互助”的良性循环。

       同时希望师弟、师妹们,如果你选择图书馆学是因为爱好兴趣和情怀,恭喜你找对地方了,它是通往知识天堂、知识宝库的阶梯。如果你现在还有迷茫的话,希望你把图书馆学专业看做一个平台,在平台里建立好自己的学习方法,多方面地充实自己,把自己强大起来,不要纠结以后去干什么,不要纠结现在专业与原来的抱负理想有差距,那都已经是过去了,着眼未来才是最重要的,强大内心、丰满知识才是根本的王道。

       祝愿pg麻将胡了试玩 越办越好,我们的师弟师妹们茁壮成长。

校园回忆

图1  1990年系运动会

图2  吴灿平军训照

图3 中山大学图书情报学系图书馆专业九一届同学毕业留影(4排左9吴灿平)

图4  1991年毕业集体活动

图5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十五周年系庆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