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周年·校友荟(十六)| 王长庆:以滋养心灵、培育文化为己任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校友简介:王长庆,1985至1989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图书情报学系。历任广州市文化局(现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团委副书记、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副馆长、广州市文化局社会文化处副处长(挂职)、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副书记(主持工作)、广州博物馆党支部书记。现任广州图书馆党委书记、研究馆员,兼任广东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深耕图博、历历如绘

       采访者:您在广州文化系统的从业经历丰富,能否给我们讲述一下大学毕业后至今的工作经历?

       王长庆:1989年6月,我从中大图书馆学系毕业后到广州图书馆工作,在那里工作了六年左右的时间。1995年9月调到当时的广州市文化局担任团委副书记;1998年8月,我离开团委岗位到社会文化处工作,1999年7月调往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担任副馆长,其中2009年至2012年,挂职担任当时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社会文化处副处长。2012年3月调任辛亥革命纪念馆担任副书记(主持工作)。2015年6月,我又调任广州博物馆担任党支部书记。2017年8月至今,在广州图书馆担任党委书记。从专业工作到党务工作,30多年来我一直扎根在广州市文化事业当中,其间在不同的岗位中得到锻炼,也可以说拥有了较丰富的人生经历吧。

       采访者:前面您谈到曾在图书馆和博物馆工作过,两者都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您觉得它们在服务上最大的不同点在哪里?或者说,请您谈谈在这两种单位工作时的不同感受。

       王长庆:从本质上来说,博物馆与图书馆都是保存、整理、研究人类文化遗产、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两者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从服务上看,二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差异的。第一,对比图书,文物给人以更直观立体的感受,所以博物馆比图书馆具有更强的观赏性;第二,博物馆需要专业的讲解员,通过讲解观众才能真正读懂文物背后的故事;第三,由于文物的多样性,造成不同的博物馆,无论大馆还是小馆、综合馆还是主题馆,呈现的展览都具有多面性,让观众总能感受到不同的博物馆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而图书馆则相对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因此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展览特别多,因为通过交流展览,才能让不同的文物藏品被更多人欣赏到,但图书馆很少会有这样的交流展览,我认为这是博物馆和图书馆在服务上最大区别的地方。

       对于二者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影响,我认为图书馆相对更大一些。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图书馆就像物质基础,而博物馆更像上层建筑。图书馆首先满足的是民众的基本阅读需求,是除了学校以外求得知识的首选地方;而走进一座博物馆,人们更多的是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文物。虽然你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文物的精美,但如果你没有基本的文化知识,即便有讲解员的讲解,你也未必能够完全明白。而若是想更深入地去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就需要自己去学习文物背后蕴藏的知识,这就有赖于图书馆提供的知识服务。通俗一点讲,一个人先要有知识,才能更好地欣赏文物,所以我说图书馆是物质基础。从图书馆在基本文化传播的功能性上来讲,它比博物馆有更大的作用。

       采访者:您如何看待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定位?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它对社会大众又产生着怎么样的影响呢?

       王长庆: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的重要任务。公共图书馆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引领人民群众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说,图书馆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

       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制度安排,平等性是公共图书馆最主要的特征。正是有了这种制度安排,才有了全体公民自由平等获取知识信息的保障。2011年发生的杭州图书馆乞丐进馆事件,使杭州图书馆被网民称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杭州市被网民评为最温暖的城市。今年疫情期间发生在东莞图书馆的读者吴桂春事件更是如此。吴桂春到东莞打工十七年,其中到东莞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文化滋养给了他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他成为了一个有底蕴有修养的人,可以说图书馆改变了他的精神世界。他给东莞图书馆的留言中写到:“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他的留言,道出了对图书馆的眷恋与不舍,道出了对东莞的眷恋与不舍。如果我们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温暖的图书馆,我想公共图书馆普遍均等的服务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公共图书馆的对公众的社会影响力会不言而喻。

       采访者:越来越多的同学有志于投身图书馆事业,但对公共图书馆的情况却不甚了解。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近年来广州图书馆的人才需求及招聘情况。

       王长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现代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更加广泛。以广州图书馆为例,除了传统的借阅服务之外,还有电子资源服务、多媒体鉴赏服务、纪录片研究展示服务、多元文化服务、创客空间服务、信息咨询服务、送书上门服务、视障人士服务等等。服务范围的扩大也意味着对人才需求面的增加,涉及的专业更多。以前工作人员的招聘主要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中文、外语、计算机这几个专业为主,现在则增加了如广播电视艺术、电影学、戏剧学习、新闻学、传播学、统计学、特殊教育学习、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等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招聘。而原有的传统专业里,我们也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在招聘时做了更细致的区分,例如中文专业细分现当代文学和古典文学,历史学细分近现代史和历史文献学等等。广州市现有60多个友好城市,随着对外交流活动不断增加,我们除招聘常用的英语专业外,还不断增加招聘法语、德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不同语言的毕业生。在未来的发展里,图书馆还可能出现新的服务项目,人才需求范围将会随着业务的发展越来越广。

       与此同时,对于馆员的学术专业化要求不断提高,学历要求的层次也越来越高。以前广州图书馆招聘以本科生为主,现在则对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这两三年的招聘来看,研究生的招聘比例几乎占到了一半。当然,无论什么时候图书馆学、情报学都是图书馆招聘中的重点专业,图情专业的毕业生始终是图书馆的重点招聘对象,只是学历要求比以前更高了。

       采访者:请问广州图书馆如何开展党建工作,党建工作又有哪些特色?

       王长庆:作为党委书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义不容辞。我们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图书馆的中心工作,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各党支部按期进行换届改选,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纪律教育活动、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不定期邀请一些专家、老师到图书馆讲授课党课、党员集中学习、观看教育片、到党员教育基地实地参观学习,利用“学习强国”、广州市纪委的“党员随身微教育平台”,积极与其他不同类型的兄弟单位结对共建,优势互补、相互学习。通过以上不同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同时,我们还根据图书馆的优势,开展品牌创建活动。2018年7月,我们在图书馆开辟“新时代红色学习空间”,推出借一本红色经典图书、读一本红色经典图书、开一场组织讨论会、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观看一场红色经典教育片的“五个一活动”主题服务。两年多来,共接待广州市100多个党组织、3000多名党员,办理借书证500多个,外借图书2万多册。“新时代红色学习空间”已经成为广州市弘扬红色文化,发挥红色文化深厚底蕴的重要基地。为满足广大党组织的学习需求,近期我们还增加了时事课堂思想政治多媒体学习平台、“畅想之心”党建专题库等数字资源供读者免费使用,受到普遍欢迎。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

       采访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新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一门必修课。请问您对青年师生党员学习“四史”有什么好的建议?作为公众最喜爱的学习园地之一,广图在学“四史”方面如何发挥作用和影响力呢?

       王长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对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而言,学好“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人生必修课,除了必要的课堂教育、参观学习以外,应该多读一些马列主义经典原著,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只有多读原文学原著,才能从根本上悟懂原理。现在一些年轻党员对马列主义原著读得少,对“四史”学习少、了解不深,必然会影响到坚定“四个自信”的信念。

       广州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对内有“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对读者开办有学习讲座、红色教育展览、红色学习空间、图书宣传推荐等,利用不同形式对党员和群众进行“四史”教育。当然,“四史”教育对广大群众而言,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引导。

       采访者:青年师生党员应如何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呢?

       王长庆:首先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里面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表明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此我们的青年师生党员要有强烈的自信心和高度的认同感;其次,我们要从中华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近代170多年的历史文化、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的革命文化、新中国成立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文化、40年的改革开放文化中吸取营养;第三,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华文化的经典论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中关于文化的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其他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从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

卌载传薪、生生不息

       采访者:您能分享一下大学时期的生活吗?在中大有没有哪些人或事给您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呢?

       王长庆:当时的大学生活相对比较单调,远没有现在那么丰富,没有电脑、更没有手机,可以说电视机都是奢侈品,社团活动也不多。我们的校园生活基本上是三点一线(课堂、宿舍、图书馆),最多就是课余时间打打球或者在宿舍打打牌、下下棋,但是看书时间比较多,大部分同学都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包括专业学习和课外学习。现在看的书多是和工作有关,课外书我觉得在中大求学时看的更多。

 

图:2019年大学毕业30周年在中山大学南校区与同学合影留念(左2为王长庆校友)

       采访者:作为pg麻将胡了试玩 的校友,母院在您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给您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王长庆:在中大四年的学习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正如中大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强调的是多学习、多思考,知行合一。尽管大学毕业以后有些时间从事的工作岗位跟所学专业不是完全有关,但在大学阶段打下的基础还是很重要的。我的同学遍布各行各业,大家的工作和个人发展都很不错。除校庆或系庆外,有外地同学回广州时,我们也会到中大走一走、聊一聊。

       采访者:2020年正值学院四十周年院庆,可以说一下您对母院的祝福和期待还有对师弟师妹们的寄语吗?

       王长庆:首先感谢中大的培养。在此祝福pg麻将胡了试玩 事业蒸蒸日上!同时,希望师弟师妹们珍惜大学生活,努力学习,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因为图书馆专业,需要的知识面很广,如果知识面太窄,不一定能适合现代图书馆的发展需求。有的同学可能认为图书馆这个专业比较冷门,但只要你用心钻研,学业有成,或者说将来在图书馆工作,你会发现这个专业对社会的贡献还是很大的。最后以“不忘求学初心、牢记文化使命”与诸位共勉!

       从立志文化服务、报效祖国的平凡学生,到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广州文化建设者,王长庆校友用他丰富的亲身经历,演绎了一出平凡中大学子为城市、为广州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拼搏的精彩人生。

图:参加pg麻将胡了试玩 40周年院庆大会(右3为王长庆校友)